新闻中心详情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详情

新质生产力在核五| 窄间隙TIG焊接机器人、遥控清洗装置……

时间: 2024年03月27日 来源:工程研究院 作者:杨洋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是以新产业为主导的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火速占据热词榜首。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厚植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将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先进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中,不断创造新价值。

  近年来,中核五公司坚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和业务集聚效应,实现科技创新与业务创新深度融合。通过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技术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数实融合促进核电建设向高端化、高效能、高质量的集群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机制,加大研发力度,构建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发展共同体。

  今天,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核五公司向“新”而行、向“实”发力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窄间隙TIG焊接机器人

  

  1. 面临什么?

  我国核电建设中部分核电安装设备依赖国外进口,国内厂家设计生产的核电大厚壁管道焊接装备性能指标、适用性及稳定性与先进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此外,国内多数厂家在核电关键设备安装中,未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核电主管道安装,设备稳定、工艺可靠成为技术攻关的核心难点。

  2. 做了什么?

  窄间隙TIG焊接机器人结合公司30余年工程安装施工经验,先后攻破20余项技术难点,融入远程实时控制、工艺数据处理、焊接熔池视觉传感、机器人姿态方位传感、语言识别、智能物联等智能技术,进一步降低操作难度,解决了以往主管道焊接依赖进口设备的难题。同时,设备应用场景不断创新,结合弹性支腿、斜口对接轨道等多项技术,使得窄间隙TIG焊接机器人适应性不断扩展。

  3. 解决了什么?

  窄间隙TIG焊接机器人不仅替代进口设备完成核电主管道等核电建造关键设备安装领域,通过多年来自身技术的积累和创新,结合弹性支腿、斜口轨道、扁平化焊枪等多方面优化,已经成功为石化项目大口径管道、预热合金钢管道、120mm厚壁管道、LNG储罐X7Ni9内罐壁板等多个领域提供解决方案。

  LNG储罐内壁遥控清洗装置

  

  1. 面临什么?

  LNG储罐内壁传统清洗方式采用自制浮伐+人工清洗,此方式需要作业人员长时间在罐内作业,清洗难度高、用时长,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2. 做了什么?

  为从本质上消除作业安全风险及提高作业效率,中核五公司践行科技创新赋能安全环保管理,积极落实“机械代人”,围绕公司智能化装备投入实体应用开展协同攻坚。先后完成装备喷水水压及流量改进,装备充电方式改进及防水性能提升等十二条优化项,整体通过吊孔进入罐内,实现远程无线遥控、自动清洗、实时水位监测、远程视频监控,大幅提升清洗作业效率。

  3. 解决了什么?

  此装备与传统人工清洗相比,清洗人员投入减少一半,清洗效率提升6倍。提高了公司项目施工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清洗作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创造精品工程的能力,同时带动公司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推广和应用,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形象。

  储罐拱顶气顶升自动测量及控制系统

  

  1. 面临什么?

  面临我国通讯科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产生与推广契合建造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当前我国大型储罐建造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难度持续增加的现状,目前行业内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顶升测量、控制方式,已不足以支撑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化转型顺利推进。

  2. 做了什么?

  中核五公司科研团队基于多传感器和智能控制技术,开发设计了一套应用于储罐气顶升施工过程及时监测和控制的现场管理系统与指挥中心,该研究成果主要面向LNG储罐建设领域,适用于各类型大型LNG储罐拱顶气顶升作业,通过对储罐顶升数据的精确测量与可视化,对拱顶的状态的实时自动检测,对所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处理,以及对储罐拱顶气压顶升进风量的精准控制,确保拱顶的顶升作业可控,形成具有行业业务特点的气顶升自动测量与控制解决方案。

  3. 解决了什么?

  该成果解决了传统人工测量安全性差、准确度低、延时性长、人工控制难等问题。实现了对大型储罐拱顶气顶升过程中各项关键数据的精确监测与可视化,且自动计算拱顶运行状态平稳性;实现对储罐顶升过程中进风量的远程精准控制,确保拱顶安全稳定上升,提高工作效率。

  BIM协同管理平台

  

  1. 面临什么?

  目前,建筑业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数字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创新驱动。BIM技术作为建筑数字化的独有技术,已经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随着BIM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搭建自己的数字化平台,以BIM为核心要素,实现多方协同。同时,企业也在努力打破封闭孤立的状态,拥抱开放共赢,通过构建开放平台,为产业赋能BIM等平台能力,逐步打造互利共赢融合发展的产业链生态圈。此外,BIM协同管理平台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仅涵盖了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管理等多个环节,还在逐步实现与新技术融合创新,如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结合,实现基于数据的业务管理。

  2. 做了什么?

  通过BIM模型和信息的协同,减少重复工作和错误,提高施工效率;通过信息的共享协同,提高施工阶段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水平。BIM协同管理平台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例如,平台支持BIM模型的浏览、漫游、属性查看、剖切、测量等操作,使得项目参与人员可以方便地查看和理解模型信息。同时,平台还提供了模型分享功能,使得短期的项目参与人员无需配置账号,通过分享链接或二维码扫描即可查看BIM模型。平台根据项目参与人员的工作内容配置其对应的工作模块,实现功能权限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3. 解决了什么?

  推动BIM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创新,实现更高级别业务管理;将BIM协同管理平台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局限于施工阶段,逐步向设计阶段、运维阶段等全生命周期延伸;优化BIM协同管理平台功能和性能,提高用户体验,降低使用门槛,使得更多企业和人员使用并受益于该平台;推动行业标准制定和完善,使得BIM协同管理平台在数据交换、模型共享等方面能够更加顺畅和高效。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核五公司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坚定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理想,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通过建立科技创新联合攻关机制,加大研发力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勇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现代化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